未选择的路 -《刀锋》读后感

对于《刀锋》还是有蛮多可以探索的主题的:

  • 为什么是刀锋。

舅舅艾略特至死都崇望着上流社会的认可,他是穿着爵位的华服去世的。每个人都获得了幸福的结局,不同的人生,不同的快乐有区别吗?为什么是刀锋?为什么我要跨过去?

  • “上帝为什么要创造邪恶呢?”拉里一生困惑的问题。这个问题重要吗?

[2018.7.28更新] 在看完了黑塞的《德米安》之后,发现基督教徒在真实面对这个光明和黑暗并存的世界的时候容易产生相类似的困惑,因为他们的教条尝试在掩盖邪恶的存在,并不愿意承认一个一分为二的世界。你要么相信上帝既是正义也是邪恶的,要么同样崇拜一个邪恶的神。

  • 关于毛姆作家的。

艺术充满力量,那通俗呢?那真实的?通俗有什么力量。“如果你志在追求艺术追求文学,那么去读一读希腊人写的东西好了。 因为要诞生真正艺术,奴隶制度是必不可少的。 而古希腊人便是这样:奴隶们耕种、烧饭、划船,而市民们则在地中海的阳光下陶醉于吟诗作赋,埋头于数学解析。所谓艺术便是这么一种玩艺。至于半夜三点在悄无声息的厨房里检查电冰箱的人,只能写出这等模样的文章而那就是我。” 来自村上的一段话。

  • 小说的细节描写。

那个灯塔扫入医院的光,那个第二天凌晨腿的颤抖。以及很多来自作者本人的视角的描述。在与友人的对话中填补过去发生的事。一层层迷雾,也渐渐揭开。这个应该是悬疑小说最适合的套路吧,每找到一个新的人,对真相就颠覆一次。

拉里。真实感。

  • 命运的风起云涌。

作者在结尾写道,这无意成为了一个成功的结局,大家各得其所。艾略特舅舅在上流社会得到认可,伊莎贝尔得到了财富和悠哉的生活,拉里也找到了他的幸福。作者整篇的语风,是非常坦率地喜欢着他们每一个人。

每个人,都深深地陷在自己的世界里。所谓的生活不分高低贵贱,是既然每个人的出发点,每个人的方向都不同,那结果就不具有可比性。舅舅至死也没有对上流阶层的认可退让一小步。能说他们过得更可怜吗?

同样很值得玩味的是,所有出场的人物,伊莎贝尔,拉里,格雷,苏菲,他们在他们最开始的时候,竟是特别的相似的一群人。拉里,不过也是生活着大部分年轻人一样的生活,甚至他自己也以为他和伊莎贝尔的婚约会成真。但自从拉里经历了战争,失去了他最亲密的一个战友时,宛若一条溪流被河堤劈开两半,那份渺小感,那份茫然感注定让拉里走上了不同的方向,不能回头。

也想起来初中我们被要求背下的几句诗,来自弗罗斯特的未选择的路。

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而我选了人迹更少的一条,
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一起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