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语 2017 Jan-Jun.

17.6.24 博客

坚持写博客啊,好好整理,还是挺多挺有意思的想法不是么。

把相关文章;豆瓣读书都加上去。

突然发现一个读书的好习惯,就是在每次读完一个章节的时候,都尝试用自己的话来总结这个章节,写在标题旁边。我还蛮喜欢这种天马行空的感觉的呢。
学会经常给自己一个思维训练,一件你以前非常不认同的事,我现在怎么去解释它?

比如,一个对粉丝这个群体的看法都是偏向负面的,我怎么为积极的一面申诉?

17.6.22 我的书房 - 序言

“这是一个像深井一样冰冷的人啊”哈哈哈哈

“阳光照进枯井里,就知道了黑暗的温柔。”

我是始终相信,那些你阅读过感受过的东西,是会成为你灵魂的底色的。

相比这个阶段的村上和毛姆,黑塞,加缪,卡夫卡和陀思妥耶夫斯基,会是我下一阶段的重点阅读对象呢。愈深愈沉,像极了年轮。

从小就喜欢看散文,不是太感兴趣小说,除了基本丹布朗的(也算半悬疑的)之外。不太感兴趣的原因是自己忍受不住小说情节的琐碎。夸张一点,那种如同鸡毛掸灰尘般一点一点,一撮一撮地给你介绍生活。

我忍不住,那种缓慢展开的另一种生活。

我从小倒是蛮喜欢读散文的。记得一次和稍年长一点的前辈朋友聊,他们的启蒙是余秋雨老师。而我,坦白来讲,我有点晚熟了,对我来说虽然开始写随笔的习惯开始的很早,大概在小学初中和读者、意林一起度过的,但直到高中的那本《看见》,才是我真正意义上开始喜欢上文字。

追求的是以小见大的能力,追求的是营养和效率。

即使叙事能力强如毛姆,在一些关键感受的登场时仍稍显僵硬。说得具体一点,就是可能你并不会再这个情景里这么说话。

这个阶段的我,也仅仅只是消化到中短篇小说呢。长如《百年孤独》的篇幅,长如好几个人生。而越久酿的身世,越不可逾越的震撼。从一种生活跨进另一种生活,恍若隔世。无论魏晋。

17.6.19 随笔-关于赞美

是错误的赞美,在逼迫着你成为着那个你并不熟悉的人。

不要去给快乐乃至痛苦分级。这会给我们一个错觉,觉得某些快乐是可以忽略的,某些却是至高无上的。而分级的规则又来自哪里。你听谁的。

哪怕那会是更有效率的一种方式。

17.6.18 IT公论-关于media与tech

一个很有想法的播客。续集是“一天世界”。

这天听的主题是关于“新媒体写作”,new york times在新媒体的尝试上是一个先锋。媒体呈现的形式,是越来越有模拟现实的沉浸感。如果科技允许,我(媒体人)恨不得让整个故事在你面前再发生一次。

[07.01] 听了一期和rio的谈话,提到说其实现在ios的app排序应该更加智能,利用频率和模式来决定app的位置。-> 用户的自由还是控制的智能。

black mirror里面很多的例子,对GRE写作会有很大的帮助。Internet promotes the greatest obsolete ideas, while harboring the evilest either.

17.6.17 刀锋

3.5/5

小说的细节描写。那个灯塔扫入医院的光,那个第二天凌晨腿的颤抖。

作者本人的视角。在与友人的对话中填补过去发生的事。一层层迷雾,也渐渐揭开。这个应该是悬疑小说最适合的套路吧,每找到一个新的人,对真相就颠覆一次。

拉里。真实感。

作者在结尾写道,这无意成为了一个成功的结局,大家各得其所。艾略特舅舅在上流社会得到认可,伊莎贝尔得到了财富和悠哉的生活,拉里也找到了他的幸福。作者整篇的语风,是非常坦率地喜欢着他们每一个人。

每个人,都深深地陷在自己的世界里。 所谓的生活不分高低贵贱,是既然每个人的出发点,每个人的方向都不同,那结果就不具有可比性。舅舅至死也没有对上流阶层的认可退让一小步。能说他们过得更可怜吗?

同样很值得玩味的是,所有出场的人物,伊莎贝尔,拉里,格雷,苏菲,他们在他们最开始的时候,竟是特别的相似的一群人。拉里,不过也是生活着大部分年轻人一样的生活,甚至他自己也意味他和伊莎贝尔的婚约会成真。但自从拉里经历了战争,失去了他最亲密的一个战友时,宛若一条溪流被河堤劈开两半,那份渺小感,那份茫然感注定让拉里走上了不同的方向,不能回头。

也突然想起来初中我们被要求背下的几句诗,来自弗罗斯特的未选择的路。

一片树林里分出两条路,
而我选了人迹更少的一条,
从此决定了我一生的道路。

拉里出身卑微,双亲早逝,从小被一位医生收养,得以跻身上流社会。不过,他不愿追求崇尚名利的美国梦,战时经历让他省思生命的意义: “我想确定究竟有没有上帝,想弄清楚为什么有邪恶存在,也想知道我的灵魂是不是不死。” 此大哉问与他的飞行经历有关:他在浩瀚无垠的天空中高飞,想要“远远超越世俗的权力和荣誉”。可是,战友之死让他惊觉生命之无奈与不可超越:“上帝为什么要创造邪恶呢?”他于是抛下亲友,到欧洲游历,一路自我充实,最后却对西方宗教哲理感到彻底失望。后来,他远赴印度,在一位象神大师的静修院受到启发,顿悟了生命的真义。

一九三八年,毛姆为亲身了解印度教的内涵,特地远赴印度搜集资料,并前往金奈附近一处静修院,拜见圣哲拉马纳·马哈希。等待期间,毛姆突感身体不适,当场昏倒。马哈希得知这个消息,前去探望,不发一语与毛姆对望半小时。圣哲最后说:“沉默也是一种对话。”

有时候看书的序言,那种介绍作者生平和写作意图的文字,总感觉开启了上帝的模式,好像的确这就解释的通了。“为什么上帝要创造邪恶?”。毛姆也曾经对这个问题感兴趣然后去印度探索。

这个书单不错!kindle推-书单|books aheng will read

17.6.16 认真你就输了吗

生活到底需不需要讽刺和自嘲?

其实辩论和头脑风暴很像,打开新的思路,横向的扩展比纵向的伸展总是更讨喜,情感力度强的总比思辨的更讨喜。你的收获在很大程度上是你收获了一个脑洞,一个在你能够接受的范围内出其不意的点。

能够成功地利用概念的偷换,利用措辞的细节来达到自圆其说固然是一种能力。可在严肃的商业逻辑面前,一定要分清主次和重轻。太容易说服自己,并不一直都是优势。

不过倒是奇葩说也让我确信了一点,只有一种价值观就一定是错的。被最热烈宣扬的正义背后也有着最大的不正义。被误解,是表达者的宿命。

17.6.15 真正的面对投资人会谈

我们的不足:

  • 盈利的不确定性

很老道的投资人,投资人只关心一个问题,他们投的钱怎样可以赚回来。放在我们的商业模型上就是:

怎样可以保证从中小企业收到那个月费?目前我们会个性化定制不同的方案,平均的方案是$120一个月。

算$150,假设接触1000个商家,假设100%合作成功率,一年收到180w收入,作为投资方10%占股有18w,除去收入税40%,剩下10.8w,投资回报率36%,作为最乐观估计的结果,如果10%的成功率,这一年的收入在1.08w,投资回报率3.6%。

说到了一个很切实的问题,一次性的服务,他们有他们自己的会员积分卡,用户只要通过我们的app第一次接触到这些餐饮商家,如果真正是好的服务,之后就会绕过我们,直接使用他们的积分制度,成为他们的忠实客户,而我们作为中介,会被绕开。(如何说服用户继续通过我们这个平台和商户保持联系?)

  • 中小型商家发布的意愿

80%的可能性是,中小型商家在我们后台的操作频率会特别的低,也就是说,我们要在我们这边把整个发布流程全部自动化,最好是我们根据商户的情况和菜单直接定制,然后直接提供发布的方案,用商户每次登录我们的后台直接选择,而不再是填写发布内容。而这个根据商户定制的过程需要大的人力成本。

但是如果商家是以选择的方式来发布消息,我们的圈子就会变得特别的重复和单调,因为我们对消息的可预知性就增强了。

  • 技术上,引入app内支付的难度

我们的优势:

  • 移动端的,基于社会身份,贴近社交的优势

和社交平台打通,利用社会化分享所带来的网络效应是不可忽略的,尤其是,在餐饮这个层面,我们会特别重视来自朋友的口碑推荐。我们如果能够搭建起圈子,以及用户的身份登录和认证,我们就拥有了他的社交身份,必须充分利用好这个资源,以及社交圈的优势。

我们的圈子,除了关注的商家的优惠活动,还有什么可以挖掘?

  • 提供给中小型商家的数据反馈的能力

目前市面上还没有这样的产品,至少不被我们所认知,我们收集用户的浏览记录,以及习惯,分析每个用户的消费喜好,地区,社交属性之后,将这个数据统计给商家,我们的盈利点还是在向商家卖服务,我们可以给指定人群发布消息,给指定关注某个商铺的人发送相关的推荐。

  • 关注你感兴趣的服务,真的是一个很好的idea。

难道只是因为餐饮行业太重,导致我们的启动困难嘛?

17.6.13 毛姆

我最喜欢的作家,陶立夏,樊小纯,加缪,黎戈?毛姆?

我是个在黑暗里大雪纷飞的人啊。 你再不来,我要下雪了。

生怕错过风景。或许是这个时代最大的焦虑。

要做一个自成体系的人。

17.6.12 关于说服与被说服

会说话真的是一件很锋利的武器。但我最害怕的是,我无论怎样,都能说服自己。

昨晚和傻鱼的谈话还是很受启发的,的确现在能够真正把产品做出来,而且真真正正仔细考虑用户体验的产品还是太少了,尤其对于科班出身的本科程序员来说。我们真的是一个很幸运的团队。要珍惜。

今天中午和gloria聊到的很多点子都很有趣。是平台,还是自营。

还记得湾区创业的其中一个故事—约饭。从约饭来展开的社交需求,这片市场真的还是空白啊!

又提到了我自己的政治主张,”开明的独裁统治“。在基于人为主体的社会体系里,这是很难的一种模式,被代表的人性的谈判更趋向利益的平衡而不是集中。但未来谁知道呢,如果人会成为机器的奴隶,而随着科技的发展,很多人们考察不到的细节都能够被精确计算,人们不需要懂这个指令,只需要知道这个指令是最优的,然后去执行就好了。这一定是一个特别高效的社会。但我们为此失去的是什么?是生之为人的尊严。

因为出现了一个不容分说的理由,人们的思考,创造力失去了衡量的体系。

17.6.08 单独约见投资人

经验很老道的投资人Dave,虽然年迈容易被商业和技术细节分散注意力,但回到真正投资拍板的时候,真是一点也不含糊。被针对提出的很多问题真的很对:

  • 不要去问投资人,你们能够给我们带来什么。而是准备好,告诉投资人我们希望你能够给我们带来什么。
  • 估值。明确告诉你我们的估值和可以让度的股份,投资人能够在什么时候拿回资本。为什么投资人应该投我们的项目
  • 关于各方合作的利益考虑,比如世界传媒报等,无论是媒体,还是投资人,还是商会的利益。我们怎样和他们的利益绑定在一起。

17.6.03 社交网络的孤独感

面具戴久了,是会渗到肉里面去的。[关于迎合]

社交网络,有些人把它当成工作的,因为ins上获得的赞和关注越多,得到广告的机会就越大。我们听上去感觉有些可怜,而值得庆幸的是,他们是知道他们的生活是假的,这个不是他们真正的生活。而真正的可怜,是分不清,而把所有的灯光和聒噪当作真实。

在你认定了别人的生活都是虚假的,都是刻意的,而你们之间又有落差的时候 -> 孤独感

给微信的建议,对于分群组的操作门槛,一定要越低越好。理论上的朋友圈不再是朋友圈,而是你的社交圈,你的应酬圈。而不同的圈子是期待着不同的态度的。当圈子越混杂在一起,我们的态度是由最严肃的程度所决定,就像你可能更偏向沉默不发,而不是在你的老板眼底下浮夸嘻哈。

因为沉默,甚至嬉笑打诨,是最安全的选择。

17.5.31 这三天见投资人的一些感想

为什么要去追求幸福。是因为我们最终可能触及嘛,或许终于明白,即便触碰不到,在追求的过程中,我渐渐看清,容易去分辨清楚一些事情。可以最终一眼看出幸福的样子,哪怕它不再是原来的模样。[关于创业]

不是说单纯有什么不好。只是,应该是,单纯应该成为我们看清了这个世界之后的选择。[关于技术人才]。拥有同样逻辑的,还有偏执。它不应当成为一个不容分说的理由。

人的家庭背景,真的对人的影响特别大。的确有人的眼界,性格不一样。而我们习惯于称之为天赋,那些我们想做却做不到的能力。

主席Hugh一上来和我们谈,很直接的指出了一个问题,就是到目前为止,我们所做的,不是市场导向的,而是方便导向的(convenience-oriented)。“为什么只做华人的市场?”, “为什么不去尝试下国内的市场?”。嗯…因为我们创始人都是在多伦多。嗯…

也是能够理解投资人的顾虑的,如果可以有更完善的商业模式,有更看上去主流的市场,为什么他们要赌你的成功?

17.5.26 海贼王教会我的事

  • 主角光环吗?在伟大航道上的每一个人,没有成为海贼王的觉悟是不会来到这片海域的。基德说道。
  • 如果路飞的伙伴不是世界第一的话,如果陪伴路飞航海的伙伴们,伙伴还是梦想。这片海上最自由的人才是海贼王。
  • 这个世界上有一些事特别地有意思。正义的犹豫,坏人的仁慈,妓女的爱。那些犹豫,才是最值得玩味的地方。
    • 比如费舍尔泰格在被人类背叛的临死时的犹豫,我绝对不接受人类的血,多讽刺啊,对于一个一生致力于恢复人类和鱼人关系的英雄。
    • 庸医西罗洛克在临死前,人究竟什么时候会死? 是心脏被枪打中的时候?不对!得了不治之症时吗?也不对!喝了剧毒蘑菇汤之后吗?当然不对!…………..是被世人遗忘的时候。 就算我消失了,我的梦想还是会实现的! 那个梦想一定能拯救这个国家人们的心病!
    • 公主薇薇。我很想和你们一起去寻找ONE PIECE,可是我是一个国家的公主,我不能离开这里,我有更多的事情要做,如果我这样自私,你们还会承认我是你们的朋友么?
    • 恶魔之子艾斯,我的存在是有意义的吗。一哭一笑,总结这一生。
    • 白胡子,他手里有毁灭世界的能力,而渴望的,却是身边的家人。
  • 在大海贼时代,大家的梦想都很宏大。而这部作品精彩的地方在于,它允许有的梦想不必伟大。骗人布,我希望做一个勇敢的海上战士。如果我没有全力作战的话,就没有资格和他们搭同一艘船!更不可能和他们一起开心的笑了!他们,是在真心地对我笑啊!
  • 正义的审判会成为暴力的代名词吗?
  • 路飞之前一直也是为正义战斗,或者说刚好站在正义的一方(路飞选择考虑的永远不是正义,但恰恰每次他的选择都代表着正义),从橘子镇到阿拉巴斯坦,司法岛这些事件。但是包括德雷斯罗萨篇章在内(除了空岛无人知晓外),每一次击败了邪恶的海贼,解救了人民,最后还是被海军追着逃跑。舆论上,悬赏令上只会报道草帽海贼团变得更加危险了,人民看了只会觉得这个海贼团更加恐怖。

多么虚构的故事,却把这个世界刻画得那么真。

17.5.17 它不必深刻

好好整理反思自己写过的文字,远比去乱逛焦虑来得值的!放在Desktop里的很多文章笔记都写得很不错~

“读者意识到自己对生命的认识因为莎士比亚而深刻”

而真正的阅读体验是,它不必深刻。

17.5.16 关于未来的App

未来的内容app会越来越和电影形式区分不开。

17.5.03 关于鲸鱼

20号前要给多大中文发一篇长稿,一篇鲸鱼背后的开发故事,最好要流畅一点。

我们的噱头:

全学生开发,独立开发。学生,意味着我要展现出我们成长的过程,我们之前很柔弱的样子。独立开发,有很多和市面成熟产品相比很独特的经验,自己的酸甜苦辣。

概念崭新,我们做的是全平台的聚合。

还需要添加一个开发期间的故事。学习一下,像facemesh和facebook,仔细想想有很多细节的。

17.5.02 关于阅读

虽然很喜欢樊小纯的思想,但是关掉kindle竟然想不起来她的话了。只言片语始终抵不过一段故事来的震撼。

喜欢读书,就和所有纯粹的喜欢一样。

会让人很平静,体验了不同的生活,那也是你心灵的底色。而说到底,你见证了那么多的生活,波澜也好,平淡也罢,当真正重要的东西出现在你的身边的时候,你更容易认得出她。

你清楚的知道,这一次,我不要再错过。

温顺如眼眸。

渐渐学会一种力度,去回头轻轻梳理自己的生活。

17.4.27 关于自律\鲸语视频终于诞生\学会和开发者交流

终于找回曾经早上八点泡图书馆,晚上六点也准时过来泡的生活节奏了。越努力,越幸运,不正也是你自己曾经最相信的嘛。今天忙活一天终于把视频下拉的动画做了出来,很感激那个愿意和第一次发邮件就愿意八百来字的详细解释动画原理和想法的开发者,很感激那一份真诚,也挺感激那个会迈开这一步的自己。

如果连你自己都不愿意思考怎么实现,还有谁会帮你,还有谁可以帮你?

突然又想起来那一句话,you are what you eat, what you think, what you do。

17.4.17 关于天气

这几天多伦多的空气特别好闻呢,每次和家里人视频,我都会提到,就像那十年前的广州,是带有淡淡的甜味的。或许呢,曾经留驻在广州的空气终于跋山涉水来到了这里,呐,十年了。或许也想不清楚了,究竟自己怀念起的是当时的空气,还是当时的自己。

季节的交接往往没有我想象的那么缓慢。还记得高中的时候,每每到了夏天,就开始打量着,天气再凉点,我可以这么穿,再凉点可以那么穿,可结果却总是一场秋雨,就冷得只能裹着校服棉袄。没有和你提起过一句话,就分明拆穿了你所有的准备,这过的真像是一句隐喻……可谁又知道呢,越满怀踌躇,就越视而不见,这也是生活呀。

17.4.17 关于全世界都在声讨的新闻?

会只有一种文化,一种论调。并不是说关注时事有什么不好,只是…

好像时代越走越快,你越来越容易失去做一头安静的猪的权利。

真正的自由,意味着你拥有着可以不一样的权利。

还可能会失去创造力。

[07.02]但其实我觉得还会牵涉到另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关于阶级的思想控制。如果整个社会里的人都不愿意碰苦活脏活,如果整个社会里的人都喜欢同样的一些东西,讨厌一些东西。那在那个时候被讨厌的受排挤的人或者观点,是不是就没有存在的价值了呢,或者说就是在价值观更低劣呢?唯一的价值观和判断是最危险的。你最容易放松警惕的时刻,是共识的诅咒。

17.3.17 你的文字

你永远不会知道 你的文字 会在谁的心中扎根 会婉转多少人的眼眸 可那些被留下的 是真的幸运

17.3.17 在梦里读信

有时候也很好玩 梦见梦里在读信 明明就是自己的梦呀 那些文字不应该都是我的文字嘛 可信里的文字还是那么陌生而典雅 这真是我的梦么?

一起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