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语 2019 Mar.

2019-03-31

  • TrimIt。一个有启发的故事。将barber通过Vans运输到客户那里,客户利用app预约剪头发。同时在剪头的时候打开车门,是效果很好的市场营销。这个可以应用于很多实体店的服务。
    接下来的商业化:从理发延伸到你的私人造型师,随时预约随到;以及基于地理位置的需求pooling。

    适用于提供相比家庭环境更专业的服务,却相比专业实体店更加便捷。类似需求比如:按摩、女士的美容美发美体等。相比剪发而言,美容很难做到在过程中打开车门让外界观摩,因为这个过程本身被认作是一个更私人的过程,而不是一个community聚集开放的过程。但同样能够包装营销的点在于服务后,将出门的过程赋予明星下车进场的意义。
    类似的灵感可以这么去找:在马路上沿着实体店铺走,看看哪种类别的可以被颠覆。

    这也是Uber、Lyft所在的运输行业的前景。运输也能够成为一个平台,上面有物流、还可以有各种实体服务业。reach everyone to everything.

  • 线上3D超市机械手臂,用户远程挑选商品。

  • 未来的短视频。你只要负责拍出最好的内容就可以了,平台通过后期来自动贴片广告(like Uru)。但生活场景上会有限制。

《乔布斯传》

我答应自己在毕业前要看的几本书。 其中有《乔布斯传》和《堂吉柯德》。

我想,教育,以及独特的经历在达成这样的目的:有一个坚定想要的东西,不会因为生活巨大的震荡所干扰。

而人的一生,也不过是通过漫长的道路,重新发现那两三个简单却丰盛的词语。然后从它们出发,去观察整个世界。

The journey is the reward.

以及我曾经写下的,不依赖理性而获得希望。
The journey is the reward. -《乔布斯传》阅读批注

2019-03-30

  • 有同感。加缪认为这不荒谬。加缪借里厄医生的话表现过犹豫的。他回答过“在这人世上,什么都不值得人离开自己所爱。然而,我也离开了,却弄不清到底为什么。”,即便疲惫,即便有种无力感,即便他也说不清楚,里厄医生还是坚定的知道治疗为重。他说“这也不是英雄主义。但我不会爱这个让孩子受折磨的世界。”。相反,真正的荒谬说不定也可能是穷其一生去肯定自己的理想。比如毛姆的《刀锋》里的艾略特。他是穿着爵位的华服去世的。 保持距离,坚守理想(树上的男爵)书评
  • 树上的男爵。上树,远离人群,做一个真正的孤独者。
  • 以后如果我有机会把这些故事传递出去,我不想一开始就把他们的名字的说出来。我不需要他们名字的庇护。
  • 而本身教育的存在就是一个信息过滤和中心化的媒介。你拥有导师根据他们的经验和社会的俗成见解过滤和形成抵达学生的文化环境。而现在互联网、终端设备的普及将极大地打破很多精心营造的社会环境。科技的盲点 -《童年的消逝》读后感
  • 【剧本】 我最担心的是,那些仍旧坚持打击黑暗的勇士,被认为失去了一些道德的力量。

2019-03-29

  • 很美的东西:遥远的相似性。
  • 【剧本】受影响的儿童是不知觉的,他们过早地失去了游戏而被卷入了成人严肃的比赛里。他们觉得他们是舞台上最闪耀的一颗,却说不清他们为什么必须站在万千宠爱的镁光灯里,又为什么只能笑。
  • cora。corazon 心脏。
  • 未来的趋势是游戏+直播。社会问题的逃避所。讽刺的是,有时候,我宁愿没有退路。我们什么时候脆弱到一定需要有安慰剂才能直面自己的人生呢。但或许,我是错的。
  • 自由的前提是什么:独立。人们会容易习惯让渡自己生活的一部分给外在工具,比如把关注问候一些人的能力寄托给社交网络,把控制情绪的权利交给段子和八卦。这同样意味着一件事:也就是这是一个极易造“神”的一个时代。人们借助先进的工具能够很快地进入一个细分区域开始精耕细作,展现出被高估着的所谓专业能力。我们想说的崇拜,其实是距离不够近。
  • ✍️ 和纪然的讨论:对知乎当下最好的战略是什么。为什么我会坚持说:越纯粹的体验,就越能够成为护城河。

    因为越纯粹的体验,意味着越私人。

  • 很多时候我们在问题里突出“最好”,并不是为了找到最好的答案,而是在强调往那个方向探索所需要的努力。

2019-03-28

  • “夜晚,灯光昏暗,你只能看见你想看见的人。”
  • “没有广告的压力,Netflix就不用考虑每部片子的播放量,可以放手大胆地制作各种小众类型的片子,像前面提到的《罗马》就是一部小众的艺术片。因为对Netflix来说,最重要的不是保证播放量,而是保证每一个付了费的用户,打开Netflix都能找到自己想看的片子。因为用户最重要,所以Netflix把用户体验做到了极致,每部剧的页面都是极简风格,干干净净,没有花里胡哨的内容,也不显示播放量。前阵子它们甚至把每部剧的评论都取消了,因为觉得会对用户形成干扰。但大而全对用户来说是没有吸引力的,真正能形成粘性的是别人没有的优质内容和优质服务。”
  • Netflix:Cindy Holland,Intv

2019-03-27

  • 在动漫里,只是战斗恰好是最直观的方式来宣判胜负和时代的变迁。而在真实世界里,只要想法不死,总有一天会迎来新时代。
  • 🌟The Next Generation of Neural Networks - YouTube 把07年Hinton在Google的talk翻出来看了一遍。Hinton讲的是真的清楚,带着他的英式幽默。
    1. 原来Hinton一开始的deep neural network只是stacked起来的restricted Boltzmann machine。而deep layers + back propagation的选项更早其实就出现了,但性能不够好。
    2. labels虽然是最容易exploit的信息,但是Hinton还是选择了从unsupervised的generative model入手,只拿labels做最后fine-tune用。
    3. 用gaussian noise干扰auto-encoder kernel以强化decision boundary的部分真是精彩,如果当时Hinton接着去动态地更新noise而不是用fixed noise,这就是最早的GAN呀。
    4. ravine,以及supermarket search的比喻很形象。要学习这种表达方式来传达复杂概念。
    5. 虽然只是07年,但我能从talk里看得出来后来才出现的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Attention以及Adversarial Network的影子。Adversarial的想法真的很有意思,我想在推荐算法里也试一试。
      想起还在多大的时候上的来自Urtasun, Ruslan以及Roger等Hinton系的课,现在他们也散落四方成了能独挡一面的人物了。有种故事开篇的感觉,“世代传承的意志,时代的变迁,人的梦…”,哈哈哈太中二了。

2019-03-26

  • 是你摧毁了,这个王国的魔术。
  • 想劝退这整个冬天。
  • 为什么这个冬天,没有像它曾经是的那样,落下。
  • 想到的时候,要有所举措。哪怕只是计划、记录,都比推迟到以后做要有效。

《技术垄断》波兹曼

4.5/5

有些时候我会很警惕被热烈拥护的主流观点,我不是在反对主流本身,而只是想看清楚我们会失去什么,和那些还没被说完甚至被刻意隐瞒的话。

这也是这本书观察技术进步史的角度。

工具带有偏见,也以偏见塑造着使用者。这很接近麦克卢汉的“媒介即信息”的理论,比如互联网这个媒介的普及,在改变着我们理解这个世界的方式,”真实“,”隐私“等词语的含义也远不同于过去的理解。

我有种感觉,工具提供着的某方面的便捷,也同时在消解着其成就繁荣的意义。比如,信息泛滥的时代,在贬低着信息的意义;煽动情绪的泛滥,在消解着情绪本身的严肃性。而消解意义,正是成为可交易商品的前奏。直到信息,情绪,乃至生活本身,都能够成为别人的消费。[1]

在18年的年终总结,“抵抗存在的被遗忘”[2],我从人的情绪本身出发,去观察媚俗。而波兹曼则再退一步,是工具的演化在逐渐塑造着人们的情绪。他说,要守护那些重要的故事和符号,成为一个忠诚的抗争斗士。我想这或许就是他的存在主义。

这个世界是喜欢魔法的。魔法的意义,在于将人们的注意力指向错误的地方,并通过这种做法,唤起我们的好奇心,而不是理解力。如果我们不假思索地接受新发明,到最后我们也只能完成工具能完成的事。就像我们习惯性地对这一群人说,到最后我们只能说出他们想听的话。

而讽刺的是,每个时代都会演化出那个时代伟大的声音,让受害者享受伤害,而放弃辩诉的权利。

我会记住来自波兹曼的提醒。技术从来不是必然的,也从来不是自然的,都带着某种计划、日程和哲学。也许能够提升生活品质,也许不能。因而技术需要监督、建议和克制。

[1] 大喜哥走了,沈先生“疯了”:成就与摧毁他们的,是同一种肮脏

《技术垄断》- 阅读批注

2019-03-25

  • 得到它未必有什么功德,失去它也未必有什么过失,比如:名誉。-莎士比亚
  • 有着国王的骄傲。

2019-03-24

  • 【剧本】黑镜。你严肃反抗的样子,也能够成为流量。**毕竟成就和摧毁他们的,都是同一种肮脏。大喜哥走了,沈先生“疯了”:成就与摧毁他们的,是同一种肮脏
  • [18.10.27] 你是云,你想起我的时候,就化成了雨。
  • 【海贼王】要是说了,不就不能和你们当朋友了嘛。艾斯:为什么非要和我做朋友。路飞:因为我没有其他依靠了。
  • “nothing in this world is more fearful than sweetness.”

2019-03-23

  • youtube给人一种错觉。来这里就可以获取这些内容。平台:所有权的交割。

2019-03-22

  • 专业和专业主义的减少。

2019-03-21

  • 他在起这个名字的时候,一定有着高望的眼眸。
  • 有些老衣服,有时间的味道。

2019-03-20

  • 未来的趋势,硬件是缩短获取data的距离以及数据采集,虚拟化;软件的机器学习可以很大程度上补充硬件的缺失。

2019-03-19

  • 向max和段威学习,多主动思考,而不是做应激性的思考。要有自己思考的一套体系。这个时代对思考最大的伤害,不是滥竽充数,而是优质的信息太多,而不给你停下来思考,拥有自己想法的时间。联想起那个播客里提到的现象,警惕「信息水龙头」,而是要自己去打造多面维度的选择。
  • ✍️ 理解在什么时候需要切入运营,并且大力出奇迹。
  • 教育方向的创业项目:
    • 叮咚课堂:小班学生互动与AI老师。引入真人同学、助教、班级等社会化元素。理解课堂、以及教育的作用。一对一出现模式困局,AI伪直播成为教育企业新玩法?-亿欧
    • 优势:定价比真人服务低一个量级,对三线城市价格敏感地区的竞争力巨大。(拼多多)
    • 数据的积累和个性化。

      与其把AI教师做的尽量逼真去试图蒙骗消费者,不如直接告诉消费者,AI教师的存在,以及作为助理的存在,甚至可以引入AI同伴来制造竞争压力。尽量复刻社会化互动。而互联网化的最大优势是,可以积累大部分的最佳实践和最大剂量的刺激。想起Path那个创业项目(积累最佳化的知识寻觅的path。譬如搜索途径等。)

      直播。和真实世界的区别之一,在于数据的流向。真实世界可以被看作是最原始的阅后即焚,体验后即焚。

  • 微信给我的一个启示。你一定要先足够强大,达到足够的垄断,才能保护你想要保护的东西,才有理想主义。
  • 知乎的mission应该是:your private library + your lens to the world of knowledge。一个东西,越私人,越personalized,就有越深的护城河(moat)。知乎应该模仿即刻,把信息、知识收集以及收纳赋能给个体。是一个很适合的领边市场(基于同一个商业逻辑,最容易拓展进入的业务场景,比如uber延展到uber eats;google maps延展到google点评)。

VC days

  • 什么是在90s pitch里容易出问题的:
    • 不适合体验类产品。
    • 不适合拥挤赛道的产品。比如fashion,以及e-commerce。
    • investor容易偏向新型方向上的需求,比如机器学习toB的方案; health tech;以及运动类别上的硬件。
  • “虚空。捕空。”

一天世界 - 书本存在的意义

  • 书本的存在,佛像的存在。理解的一个角度是,如果不是它们,我会被什么填满。我一定也不相信佛像就是佛,我一定也不相信书本就是知识。书本是知识的象征。而我们需要象征而活着。因为,抵抗filter bubble。书也是一种技术。多面维度的选择。而不是信息水龙头。现实是世界是最好的屏幕,dybamic land。
  • 深蓝色,像海底的呼吸。

2019-03-16

  • 我在生产的时候,也在消费它。我祈祷的时候,我也是我自己的菩萨。
  • 为什么我们会觉得,美的东西可以甚至应当轻易地得到。
  • 我们,都带着我们一路以来的教养,站在对方面前微笑。
  • 我的脑袋是一只抽屉,里面只有一把剪刀和一只鹦鹉。我把我想听的剪下来。
  • 我想被你的呼吸安慰。
  • 旧货铺:时光。

2019-03-15

  • 和自己最信任的人,做着自己最想做的idea,这种感觉真好。
  • hammingway六字诗:for sales,baby shoes,never worn。
  • 【剧本】上层人不仅聪明而且更加善良,他们为了更多人的安全,却手持着屠魔令。
  • 【剧本】讽刺。我准备好了丰盛的遗嘱,接着准备用我自己的死,成为今天的网络主角。

    关于媒体操纵,导致恶意言论二次发酵而产生更深远的影响。深夜偏远屋子,小男孩眼神里折射出电视屏幕的昏蓝色。

2019-03-13

  • “computer is not the bicycle for the mind anymore, it’s the self-driving car for the mind. “
  • docker-compose相比kubernetes也是一种选择。其中docker image可以push到ECR(AWS docker image register)然后在docker-compose.yml里加入来源。
  • 人设。从来都是观看者的想法。某种角度上是一个更具备效率的传达信息的机制。但我宁愿没有效率地看见你的完整。

2019-03-12

  • cafe的工作人员已经换了第三批了。有一天在路上认出了曾经的staff,主动向他打招呼,他说他已经不在这里工作了,但是今天专门过来买杯咖啡。

2019-03-10

  • 光从地底穿出来,仿佛我们是他们的天堂。
  • “大时代就是把人当玩意儿操弄的一个东西。”

    我很警惕一个人提到“大时代”、“宏大”之类的概念,这个修辞会不会在掩盖一些无法入眼的真实的受难。

  • “正如有毒的癞蛤蟆对自身没有毒一样,人很快就会长出一层硬皮来抵御自己的诚实。” 库彻。
  • “只要我自己心目中的确定形态是依然完整,我就毫不欠缺任何人。”
  • “对生活给予的别无所求,仿佛猫的直觉。”
  • 一个检查paper是否写得简练的方法:把自己当作读者,假设希望高亮这个概念的时候,需要高亮多少区域。
  • bear可以把note里的header作为link了!很多“摘抄”里的段落可以合理归类一下!
  • “有一个疑问:视频动态是朋友圈的反面,拍出最真是的东西,胡乱拍都可以。那上传视频是否跟这种状态有冲突? 由于可以上传视频,肯定会被一些微商使用来拍广告,甚至见到有朋友通过视频动态发一些有趣的小视频。会不会做的像POP IM那样只能拍不能上传比较好呢?其实,我前期放过一些有趣的游戏录屏在视频动态。”

2019-03-07

  • 这个时代成为内容提供者是最有优势的。
    • 因为版权。科技的进步会不断提高追溯的能力。而仅仅依靠交易即版权割舍的模式会被慢慢优化掉。(netflix早期的模式)
    • 以及分发能力在指数级的进步。
  • 而所谓机器学习,商业价值在于版权,GAN对版权的bypass。

    有点意思,这点和用户隐私也有类似的地方。fb当时出事之后其实根本不在意用户删除自己的账户数据,因为他们的行为数据已经被训练为模型,而模型所有权归属于fb。但仍然可以理解为公司利用模型来bypass了直接侵犯用户版权(用户数据)的风险。目前法律上判定基于原版权人作品重新制作是否侵犯版权一个重要指标是derivative work、proportion和直接利益诉求,在于多大程度上加入了自己的主观性,多大比例重合,以及是否直接涉及商业利益。可感觉GAN可以trick过这些,都还是很模糊的地带。突然发现原来大佬们all in ai都很有想法啊哈哈哈。

    感觉是一个挺有意思的趋势,我一直感觉科技的发展其实是在强化版权拥有者的力量,以前我们直接买卖,所有权直接交割,现在我们慢慢步入订阅和租赁,只是占用使用权而非所有权,包括区块链普及之后大部分资产债券化也使得回溯每一笔交易以及持有者更可信和可能;但同时算法的发展和不可解释性也创造了很大的灰色地带,并甚至可以滥用为规避盗版指责的挡箭牌,“你说这图片、音乐、视频很相像,我说这是算法生成的全新东西,甚至就是以你的作品训练的,可都是算法的锅我都不知道呀”。于是又成了一个相互adversial的过程,哈哈哈GAN真香!

    的确现在大部分所谓去中心化,保护用户隐私的应用根本达不到消费者水平,交易量瓶颈太明显了,同样是发邮件如果gmail几毫秒送达,而去中心化邮件客户端需要20分钟凭啥要消费者妥协。也是假设所有其他人都可能是attacker的条件太严苛,于是整个系统花太多traffic在各种共识的确认中。现在大部分所谓效能上的创新都是在往中心化的路子上走,Proof of Work 到Proof of Stake,于是斩下恶龙的骑士最终变成了恶龙??对用户协议来说唉都是不平等协议,一个愿宰一个愿挨了,但我就是愿挨啊哈哈哈哈哈😂

  • 你翩翩赴约,像蝴蝶降临。车流 NYC。每一辆车都是在赴约吧。

  • 信念,念信。我认出了模糊的字迹,从此化作我一辈子的力量。
  • 19年的总结,最打动我的细节记录:
    • 规则。不以善恶为约束的规则,而是效益,哈耶克。以及与区块链的联系。我帮助你,可以不依赖我的好心。
    • 堂吉柯德。我一度觉得这很荒谬。想到塞万提斯,没有这一点坚持,我是没有办法活下来的啊。想起,每一个人都背负着自己生活的背景和沉重故事,这越不止生活的高光与不堪那么简单,这还是历史,像风铃,还有很多每个人控制不了的东西。你同情我,说那些不值得,这里有更美好的东西,你看得见,你也可以拥有。可是,我没办法抛弃的了我的故事,也假装不了,我一路成长一路以来说服自己的力量,我没有办法轻易否定。我知道那么做了会很轻盈,是告别,是安慰,可是我做不到。

2019-03-06

  • 低频大宗交易,最重要的还是品牌。从每个月买一次洗衣粉,每半年买一次牙膏是用什么牌子,而你又是怎么知道这个牌子的就了解了。

2019-03-05

  • 利用GBDT构建新的特征向量。GBDT缺乏online learning的能力,因此我们往往只能相隔一天甚至几天才能够update GBDT模型,就是说GBDT的部分几天更新一次,而LR的部分进行准实时的更新,这无疑是很好的工程实践经验。时至今日,我们已经开始使用大量不同的embedding方法进行特征编码,facebook当时的做法也对我们现在的工程实践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因为大量深度学习embedding方法的更新计算开销也非常大,但对实效性要求并不高,我们也完全可以低频更新embedding,高频或实时更新基于embedding特征的LR,NN等预测模型。
  • etherum的Casper protocol。以及关于debt和rent。债和租。是很有趣的话题,值得研究。
  • 快手直播pk的发明。

2019-03-03

  • 要找到最简练的说法。很多知识点,现在学习的时候发现学通了,要去找到最好的说法。
  • 加密货币很有意思的。尤其是对在security规则的设计上面,其实就是达到了哈耶克想要实现的秩序设计。比如,不被发现,并不是指不能够被窃听到,而是,即便你能够窃听到,你也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在破解上而显得不值得。【从效应上驳斥。哈耶克。使得人们都会尽可能去遵守规则】
  • 或许我们都只是这个世界路过的一条广告。

Social status as a service

Remains of the Day

  • 对于社交网络来说,加入时间的早晚对你的要求是不一样的。早期的人是proof of work,晚期的人更多的是利用了已有的名气。一个人的社会名声是最容易转移的。reputation is transferable。
  • 社交网络的关键点在于反馈。twitter做成功的地方绝对不仅仅是UGC content,用户发布的内容,而是转发retweet。这个假设在于:没有多少人在意你午餐吃的是什么,他们是被你的幽默,你的才能所吸引,而引爆twiiter改变的关键是leaderboard。而同样关键的是,你的用户会成为你引导的方向。,成熟期的twiiter,大部分用户都成为幽默、话术的精通使用者。
  • 对于prisma的分析很老道:这个应用的主角是风格突出滤镜而不是个体,每个人的作品都太像了,没有proof of work的空间帮助用户区分自己以获得社会地位。,“The star is the filter, not the user, and so it didn’t really make sense to follow any one person over any other person. Without that element of skill, no framework for a status game or skill-based network existed. It was a utility that failed at becoming a Status as a Service business.” 而社交平台的作用是,不断去放大和凸显这种区分。
    这个分析角度同样可以用在抖音上,如果用户获取的内容大部分归结到同样的几首歌,会压缩用户proof of work的空间。也是为什么抖音成为了强运营的模式,因为其内容来源的局限性。
  • 为什么那些积分、徽章、认证或者是皮肤是简单而有效的方式。
  • 分析一个社交网站的三个维度是:社会地位,效用性和娱乐性。
  • 两个基础论点:
    • 人们是追求社会地位的动物。(这一点解释了为什么一些社交网络成功了而另外一些失败了)
    • 人们遵守并追求效益最大化的路径。(这一点解释了为什么年轻人喜欢ins,而不是twitter,因为获得效益的难度不一样)、(这同样有另一层暗示,任何给用户效益设置上线的行为可能取得反面效果)
  • 作者也提到了抖音:
    • 算法分发,最大限度的区分了内容提供商的层级。同样也是的评价作品的好坏的标准,最大限度地贴合了作品本身的质量,而不是作者的人气。
  • 作者提到另外一点:对于图状的社交平台来说,平台越大更容易出现赢者通吃的局面。“This development is interesting for another reason: graph-based social capital allocation mechanisms can suffer from runaway winner-take-all effects. In essence, some networks reward those who gain a lot of followers early on with so much added exposure that they continue to gain more followers than other users, regardless of whether they’ve earned it through the quality of their posts. One hypothesis on why social networks tend to lose heat at scale is that this type of old money can’t be cleared out, and new money loses the incentive to play the game.”,可以说,快手和抖音都是在试图解决这个问题,只是他们分别设置的threshold不一样。
  • 作者提出了对于评估社交平台的几个重要指标:
    • time to X followers.
    • ROI on posts for new users. (关于retention & churn)
  • 而换句话说,social status,就是流量。而平台定义的就是设计流量分发的规则。
  • 很多时候,抄袭特征是或是抄袭功能是不够的。除了常见的原因之外,还有的是,功能很多时候是和规模息息相关的。
  • Story是一个很好的产品创新,在于其尝试去解决社交压力。有没有注意到ins上的stories的排序,是和你交互最相关的,你几乎不会看到你不互动的人的动态!因此发布的人可以更加随心所欲的发布。
    “Stories, by putting the onus on the viewer to pull that content, allows everyone to publish away guilt-free, without regard for the craft that regular posts demand in the ever escalating game that is life publishing. In a world where algorithmic feeds break up your sequence of posts, Stories also allow gifted creators to create sequential narratives.
  • 分析问题的另一个思路:问题出在了生产者还是消费者一端。
  • “We have a generation now that has been trained through hundreds of thousands, perhaps millions of social media reps on what engages people on which platforms. In our own way, we are all Buzzfeed. We are all Kardashians.”
  • “You had my curiosity, but now, under the algorithmic feed, you have to earn my attention.”
  • “but let’s be honest, the incentives to lower interest rates on social capital in all these networks, given their goals and those of their investors, were just too great. If one company hadn’t flooded the market with status, others would have filled the void many times over.”
    宏观的角度:当大家都在争相绑定社会地位的时候,也是social status降息的时候。同时也是社会地位转移形式的时候。
  • 作者解释:为什么年轻人喜欢用社交网络,因为这里是一个新的战场,成年人已经有很多途径来建立自己的社会地位,比如通过职位,教育经历,成就等等,但是年轻人一无所有,在社交平台上拥有地位是他们能够达到的最有效的方式。
    这里有舞台和漂亮的灯,可我并不想站上去。
  • 很多人不这么做不是因为他们不想,而是因为这对他们没那么有利。效益论。
  • 如果你的服务是免费的那么获取你创造价值的最佳选择就是拥有一个市场让价值能够在那里得以实现和交换。
    对工具需要进化到社区的一个argument:价值留存。

2019-03-01

  • 你失望的样子,像飘落的雪。
  • 慢慢发现自己的名字也会出现在别人的博客里。很奇妙的感觉。留下痕迹,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吧。
  • 【观察】不止一次碰到反馈,在头条号发的文章的阅读量比在公众号要高。思考下智能分发。
  • 国内youtube是不是还是空白。b站?最好用的视频托管平台,压缩算法。
  • 视频搜索。

    依旧是这个观察,比如我想了解蛋白粉,我会发现在youtube上的答案呈现的更加完整。

  • 按照张小龙的思路去理顺快手电商的做法。你的影响力的归途并不是将一个你自己都不信的东西卖给你的粉丝。
  • 深度社区的集合(以虎扑、豆瓣为代表的“公共社区”)。中国amino。应当有即刻作为辅助工具。
  • 平台:依赖的是用户规模,垂直。
一起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