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语 2020 Mar.

3.31

  • 产品解决不了的问题。是战略。
    • 市面上大部分产品只是ui产品。
    • 长视频?;农业。
    • 将来最兴盛的行业是娱乐圈。为什么,因为信息的生产成本为零。伪造的成本为零。也就是说无限供给。科技的作用自古以来就是渠道的作用。无论是飞机,拖拉机,还是互联网,手机。它们解决了运输的问题。但究竟运的是什么还是由生产者也是我们来决定。而在娱乐圈,人即信息。
    • 农业最大的问题是产能跟不上。因此3月全面推进集体产权制度的试点。
  • 有代入感的偶像。mediocre porn。

3.29

  • 产品思路。直播后视频剪辑的场景智能强化。
    • 音乐overlay sync歌词。
    • 游戏overlay主角?
  • 在直播后询问用户是否分享,并增加场景自动强化。
  • 曾经我会怀疑分享视频是否会降低用户观看直播的意愿,但是其实是增加社交互动碰撞机会的尝试。有助于直播。
  • 产品思路。搜索音乐的时候,如果当前有用户在直播/音悦台唱这首歌,提供这个推荐入口。

3.27

  • 科技的定位。乔布斯:computer is the bicycle of the mind. 它是帮助你的工具,而不是反过来监控操控着你的主人。

    唯有一种危险性,满足生物欲望的便捷性,在让人们争先恐后地让渡自己的权力。牺牲自己的选择。
    为什么人们会倾向于做出:部落优势全局劣势的选择?vitalik。

  • 【快手直播】【产品】直播卖货对于大部分的提问,其实是类似的。这一场的提问和上一场的提问也是类似的。

    • 基于评论组成的wiki,和管理员体系。左滑。
  • 碎片化消费很累。

  • 脑洞。直播其实是以人做媒介的广告。如果把直播看作是正在播放的广告媒介,直播带货下单其实就是广告点击的转化。一种牺牲流动性,兑换转化率的方式。同时因为基于人的关注关系长期持续,因此直播是长期的复投广告,具备曝光信任上的复利。也因为呈现者是人,能够从实时反馈中趋利避害,“广告”的变现效率会随着呈现者学习与观众对抗而提升。

而这是否能够解释,本身流动性低的市场,就天然适合直播,比如高度信息不对称的房市,车市,玉石,珠宝。而流动性高的市场,直播带货的价值就稀释了,比如美妆?

无论在哪一个流动性高的市场环境,总有企业尝试刻意制造流动性的成本来获利。他们盈利的逻辑,不是提供便利,而是制造成本。当一个企业选择用更懒的方式活下去的时候,它就是在走下坡路的时候。人也一样。

脑洞是:如果流动性足够高,是否会不再依赖直播的价值?;同样地,关注关系是否还有其他潜在的无法被流动性替代的价值?

为什么同样都是直播,现在大家都说直播带货变现,不说直播打赏。因为基于关注信任关系的门槛太高,不是他们不想,只是他们做不到。

直播带货还分两种。一种是带自己的货,自产自销,自己即是供应链,也是渠道。一种是带别人的货,自己成为渠道。对于消费者来说,进入平台寻求两种功能实现:一个是寻找,一个是成交。前者强调渠道的价值,后者强调供应链到整个售后的价值。而你会发现哪一个都和带货的人没有太大的关系。直到那些带货人自己成为渠道。才能开始在价值链上榨干出自己所得的来自渠道的通过降低他人发现成本的利益。但是很无奈的是,根据哈耶克的稳定货币原理,当同一个起点和终点之间存在多条利差的选择途径的时候,自由选择会很快的抵消利差。或者借鉴ripple的XRP。网红能够帮助他人发现新商品的能力如果主要仍依赖于原有平台,那么这种能力同样能够被另一个人,另一些人很快地复刻过去,自由市场竞争抹平利差。最终自由市场比较的,还是别人独一无二的渠道能力。当然如果有人刻意去制造失效市场就另当别论了。

从这个角度想,信任的对立面:流动性意味着什么?依据《债》,流动性其实是共识的另一种说法,是如果我足够信任的,你的债务就能够在这里流通。流动性意味着更大范围的共识。(VV数意味更大程度对平台的信任。)

从这个角度想,可能是因为低流动性而选择了直播。

说到底,变成了什么会变什么不变的话题。

潮流会消失,注意力会转移。而工具的制作方法不会消失。帮助潮流与注意力转化与匹配的最有效的方法论不会失效。人性不会变。

3.26

  • 现在这个时代,MCN机构的价值是什么?企业的作用,是降低内部的交易成本,科斯。快手教育是否应该去做那些“intro”零工经济做不到的事情?
  • 广告、电商、游戏,教育。头条的方向感。
  • “澳洲杨姐”已经是第九个利用快手直播为媒体做疫情播报的快手老铁了。上一次,我有这个感觉,是微博刚出来的时候。

3.21

  • Around | Next-gen video calling
  • 👍 漫谈表征学习 youtube2019的文章,尝试:item塔的特征共享给user塔。
  • “我所渴求的,无非是将内心脱引而出的本性付诸与生活。”德米安
  • 部落主义,或者说民族主义。个人理性和群体理性。
  • “在中国的黄河上逆流行舟,你往往看到的是曲弯前行的船,而没有注意到那些在岸边拉纤的人们。”

3.14

  • 为什么编程语言能够积淀理论不断改进,而真正的语言却不行。回答:不能只从结果导向来衡量事物的先进性。越是高级抽象的语言系统,越是没有一个刻意的演化方向,而是指向包容和复杂。
  • 公地悲剧:多人共同使用同一个稀缺资源,会导致环境的退化。
  • 囚徒困境:所有对局人都拥有完全信息的非合作博弈。
  • 我感兴趣的点:个人理性与集体理性的关系。个人理性的策略是否会导致集体非理性的结局。
  • 有能力的人,能够化繁为简。
  • 在没有机制设计的情况下,人们会依赖名声。比如:B站的社区氛围
  • 个人观点,谨慎看待。我短期认为视频号是一个定位模糊的功能,长期未知。要评价视频号哪里不好,我先说微信最近哪里做的好。这几次改版能看出来微信在努力区分开第一个tab和第三个tab的定位。微信上承接的很多社会关系,会伤害私密性的生活展现。因为在朋友圈发布动态,是取社交关系最大公约数的一个过程。关系越复杂繁多,呈现的社交肖像就越趋同,以至于只剩社会热点的公约数讨论。这背离朋友圈的初衷。于是看到几次针对朋友权限和分组管理的改版,目的就是区分公开与私密关系。权限只停留在群聊,因此公开关系止步在第一个tab,功能定位是社会性更大的个人名片。同样地,订阅号,企业号,兴趣圈子,陌生人社交等等都可以扎根在这一层关系中。第三个tab定位私人关系的动态,强调信息分发的社交价值,是你关系的人所关心的事比算法预测你偏好更重要,这解释了严格的时间序排列,看一看,足够自信与坚定不变现(只有一个被逼的广告位)等设计。然后现在视频号出来了,里面的人你一个都不认识,一点也不感兴趣。1. 定位为视频版本的公众号是对的,但着急搬运毫无社交关系的公域流量冷启是错的,能看出来这是政治决策而非产品决策。2. 它不至于作为仅次于朋友圈的入口,暂时没有反哺社交关系的能力。同样地仅仅是流量数据的政治考量。不过这一块补功课比较容易。3. 如果定位还是中心化流量分发,那只能说太可惜了。4. 促拍摄的交互是关键,这直接决定了大部分作品的公私域属性。希望既产品克制又商业激进是很难的,思路一致更难。 5. 去思考为什么第三个tab不直接是朋友圈的界面而宁愿牺牲一次点击只展示其入口,能够更好地理解微信这个产品。野心很大,也很难。
    仅是短期的观察与判断,能看得出很多设计细节都处于探索阶段,只是明显着急了。祝福。

3.13

  • don’t trust, always verify.
  • 质押金,是摆脱对信任的依赖。
  • 首先,如何衡量市场效率?简而言之,一个市场的交易费用越低,效率就越高 [4]。交易费用可以归结为 3T [5]。
    1 区别(Triangulation):在市场上发现不同的待售物并将它们进行比较的难度

    又称“市场信号的发现成本”。
    2 转让(Transfer):达成价格协议,并按照基准值进行交易
    “议价的成本”。
    3 信任(Trust):知道你的交易对手会按预期那样交付你所购买的物品,即使他们试图作弊,你也不会承担任何损失。
    “确认交易完成的成本”。

  • “建立用户对市场的信任是比较难的一件事,也是限制企业规模的必要之恶(necessary evil)。反过来说,这也给了那些充当中介机构的企业捕获巨大价值的良机。要想形成一个能够产生专属流动性的良性循环,第一步就是说服目标用户信任你的市场。最终,企业会具有极强的防御能力和议价能力,能够为所欲为而不用承担后果,任意收取租金并获取用户数据。”

    大部分的中介的盈利模式是:平台,撮合供给和需求方之后,将渠道作为议价能力。开始朝供给方收租金。*想到一点,拼多多,公布Q4财报,到现在依旧不对商家收手续费。渠道的租金收入,又或者说,懒收入,是会被革命的。-
    快手电商给用户质押金。关键在于如何verify。

  • 在这些 PoS 链上,有数十到数百个验证者(即,劳工)提供具有抗审查性的交易验证和智能合约执行服务,用户则需要为此支付费用。所有这些劳工都是匿名的,而且按相同的比例获得报酬,无论他们属于哪个社会经济阶层。他们通过质押来保证自己会提供令人满意的服务,从而消除地理和声誉偏见,实现供给侧竞争最大化,使用户的成本降至最低。

    现实生活里的匿名实现?如果不再是匿名的,是否会有collusion。

  • 大多数质押网络都会在其架构中加入委托 机制;权益持有者将自己的代币借给第三方劳工,由后者代表他们进行质押。权益委托将质押网络中的资本与劳动分离,让劳工可以通过吸收其他人的资本来增加自己的权益规模,提高自己的盈利能力,同时从额外的收益中抽取一部分佣金。

    资本是否能够和劳动分离?也就是是否允许存在资本增值的收入(又称,不劳而获的收入,或者租金)?虽然解决了流动性,但是潜在的风险更大。

  • 委托就类似于无抵押放贷。
  • 质押经济的本质:通过激励质押者(验证者,劳工结点),创造供给方相互竞争从而边际交易成本低廉的消费者市场。而问题在于,供给增多同时也提高了市场信号的发现成本,而选择供给者的这个部分依然没有去信任啊。
  • Libra 等网络已发布的文件,它们计划采用一个基于权益的委托模型,创建一个质押经济体,由 Facebook 、Uber 和 Spotify 等巨头充当验证者,以相互竞争的方式吸引 Libra 原生代币持有者的委托。

    有点理想化了,现实很骨感。没考虑到质押者(结点)资本的马太效应对准入门槛的影响,更别说现实里非匿名质押者的共谋了。以太坊本身能否过渡成功不分叉,才是更好的例子。

3.12

  • 文明的基础不应该是奴隶与苦力。

3.7

  • 剧本。祭品。森林的阴面和阳面。放弃隐私以获得名声和凝视。森林背面来自地狱的凝视。民主的匿名性。
  • 匿名的场景主线:“1) 通讯基础设施的物质性;(2) 通信主体在既有权力结构中的身份定位;以及,(3) 身份知识的分布”
  • 匿名和隐私的区别。一个攻击状态和一个防御状态。
  • 快手,是一种生活方式。成为一个场景。这个场景里面,人们在这里社交的同时,会产生电商,教育等等的行为。
  • 参考:绝地求生fornite游戏是一个最好的社交? Fortnite was 2018’s most important social network - The Verge
  • 卖货的场景会越来越丰富。天猫淘宝的作用是什么,平台的作用是aggregation。但某种感觉告诉我,快手会成为类似微信一样的东西。连接器和聚合器是两类不同的东西。
  • 快递运输链,供应链的发展。瓶颈是产能。
  • 抖音的一个局限是它的营收压力。它对头部流量的追逐是不能断的。
  • fornite产生的一种社交遗憾感,是最大的杀伤力武器。they go without me. 换句话说,就是网络效应。
  • 最火的游戏是比社交平台更好的社交场合。因为临场感。因为occasional surprise。吃鸡的时候,可以看到很多已经没有联系的朋友们xx分钟前上线。这个时候游戏其实还可以主动去撮合他们的匹配在同一个游戏里。
  • 游戏提供的是一种社交临场感。很多游戏并不是因为内容本身精彩得值得每天都去玩,而是因为人们希望被朋友环绕。可以统计一个数据就可以验证。人们在游戏语音的时候,有多少内容是无关于游戏本身的。游戏只是一个契机,就和播放体育赛事的酒吧一样,人们去hangout,是为了见朋友。

    理解到这个角度,你会发现,其实那个游戏本身,是最不稳定的,因为人们寻求到的价值,并不是游戏提供的。游戏只是一个场景。曾经这个场景叫做大话西游,叫做传奇。

    一个有意思的角度,社会热点的作用,是提供了一种共同语言。我们不必认识也可以交谈。

  • fornite替代了IM里的聊天和通话。

3.4

  • 吃瓜了,感觉魔幻。有两点想说的。1. 人应当为自己的社会外部性付税。 2. proof of work对现代社会的意义,远不止于加密货币的底层协议,而是一个更普世的机制设计。
    • 干掉ddos和垃圾邮件的是hashcash设计。脑残粉的社会外部性就是ddos和垃圾邮件。
    • 重塑造成本的累积方式。让成本不可转移,以及可以迅速的证实或证伪。**成本不可以转移,接近另一种说法:风险不可以转移。意味着需要由这个人来承受成本,让其行为和其名誉深度绑定。简单的做法,绑定身份证;复杂做法,上staking质押金。迅速的证实或者证伪,其实指代的是:更有效地传递价值信号避免市场失效。饭圈市场,或者说匿名市场是个典型的市场失效的例子。
      以及再一点感慨,社会实验会先从封闭的环境(产品)开始,因为人性不可控,而机制(交互)可控。

3.1

  • 直播适合的赛道:客单价比较高的产品,比如房子、车子、甚至高价玉石,行业的信息透明度很低。
一起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