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缺席的对话,一场没有观众的戏剧。
事情的缘由是这样的,有时候觉得,自由、独立、道德等等等的这些抽象词语其实都是我们自己给自己定义的,我们的经历给我们如何填充这些词语以素材和方向,如果没有经历过奴役之苦,我们很难想象自由physically\mentally的那种意义和美妙;没有自觉到束缚或依赖于人的经历,也很难体会独立,在精神上不诉求于人的客观。这些诠释,都其实是自己对自己过往的一次总结和反思。
于是想起了,高中有时候的读书节,总有一些代表们在台上说,我们为什么要读书的演讲稿,各种引经据典,恨不得把各朝代的祖爷爷们搬来个遍。 我于是也想了,如果是我,我会怎么讲?
这就是原稿的来由,思维混乱,一派胡言:
===============================
我们从小都在什么‘黄金书’(哦不,是什么书里自有黄金屋)的宣告下长大,或者说我们中国的学生,特别容易在自己还没有亲自体验之前就被 塞满一大堆的so called 经验之谈。
去体验,不要去嚼别人嚼剩下的槟榔,在你自己真正去看书,去独立地思考之前,不要去听别人什么:读书是好的,读书是有意义的的,这些都是bullshit。什么是意义,意义是非常私人的,是你想到什么,对自己的生活有什么的思考和收获,别人不能帮你生活。
我不喜欢那种举着大旗的宣称,那种读书强国的腔调,我真正体验到的,是读书,或者说读书的那一段时光,是非常孤独的,是平静的外人看来甚至有点呆的。 我甚至不能向你保证,你会收获什么,这听起来也挺残忍,而且不是特别值得的不是吗。
读书,是一种传递,是一种跨越时空的对话。
那些作家的死掉,并不是结束,没有什么人,什么作品是不朽的,甚至艺术,包括人们创造出来的任何文明都会消失,我们能做到的,就一下下把它传递下去;可怕的是,遗忘;遗忘,等同于那件事,那个人,从来不曾出现过一样。 1984里面,大洋国的人们最经常做的一件事就是去篡改历史,按照老大哥的想法和意志,去忘记,去创造一个过去;
一场缺席的对话,一场没有观众的戏剧;说它神圣,是因为这或许是唯一的一个途径,让他曾经思考过的想法去传递下去;而说它充满期待,则是因为,你永远也不知道,你会在这个对话里面看见,听见什么,或者想到什么;你体会到了悲凉,伤感,读书就传给了这个时代多一个悲凉、伤感的想法;你体会到了荒谬与残酷,读书就让这个时代多一个思考过荒谬和残酷的想法。
是你自己,决定了这本书所能达到的高度!
也是你自己,决定了作者将以什么样的形式在我们这个时代延续,延续他曾经饱含着热情和感动创造、打造的作品!
===============================
感觉讲成了鸡汤…哎也没看几本书的人在这里痴人说梦
余舜哲
2015.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