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荣与梦想-寄陈虻

创造是一个很浪漫的事情, 但大多数人忘记了下一句, 创造也是很具体的事情, 一个团队不仅仅要灵异奔放,还要勤勉老实。陈虻很反感媒体人利用自己手中的媒体来行公众表白自己的辛苦, 我认为干什么都不容易, 选择了一种工作,实际上就选择了一种生活方式。 因为热爱我们选择的这种职业。

1、一个完全不同的结果, 一定有一个完全不同的过程,你不改变这个过程就改变不了这个结果。

2、采用新的结构方式, 把最新的新闻时事镜头与过去的历史镜头平行剪接;

3、陈虻笔记里密密麻麻纪录的不是论点, 也不是论据, 而是从论点到论据的过渡段。我认为,其中一个很好的方法是, 记录下抽象的从论点到论据的推演过程。

4、人必须增加一个往回看的坐标, 人快死的时候最重要的是什么呢, 每个人也许都不一样,可能是年轻的时候喜欢的一个姑娘, 这都没关系, 反正是特个人, 特情感的东西。社会化的评价标准到那个时候就不起作用了。

5、东方之子, 焦点时刻, 之间的生活空间。 东方之子偏重的是名人的访谈,而焦点时刻偏重的是大事。生活空间以纪实的手法跟拍老百姓的故事, 纪录片的手法,

6、生活空间的目标曾经改变过, 从之前的“人文教化”到之后的“在飞速变化的社会背景下, 实现人文关怀,为未来留下一步由小人物构成的历史。”但是遇到的困境是, 人文教化的主题很狭窄, 在有限多次的实践和总结之后会到达一个极限。对平凡人生活的观察和提炼最终不过那几点, 在拍摄一个普通人的时候, 我们总希望在这个普通人身上看到有价值的东西,这个有价值的东西提炼升华起来无非就是人生的哲学, 生存的哲学, 拍不同普通人的生活虽然不一样, 任务不一样, 但人们的困境是相似的,结论是相似的。 其实我们对生活态度和生活哲理的认识是有限的, 尽管它锁承载的人和生活不一样,但是它最终表达和传递出来的东西是相同的或者相似的, 是在重复已经做过的事情, 只不过是越做越精细,从这个人换到另一个人身上,这个节目再这么做下去, 就没有存在的意义了。 在我们讲述了上千个故事以后,我们的这些“道理”正在逐渐演化成为一种抽象的讲话的教条, 脚镣。

再说了, 这些被先入为主的“道理”, “价值”, “意义”, 是不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 也是一种教条呢。而我们一直去刻意追求, 去模仿这种形式,是不是在另一种意义下是加深这种刻意的影响。

7、一个有深刻见解的人, 不仅仅是因为他敏锐的思维方式, 还是因为, 他的体验。因为一个人对一件事的深入了解,会让他看见困境, 而他面对这个困境的处理方式, 就是他的哲学, 那些聪明的, 有创意的解决办法,我们称之为智慧。

8、如何解决6所提出的问题呢? 去寻找一个变化的点, 因为人文关怀总是有一个限度的,但是如果我们能找到那个一直在变化的那个点, 我们就会一直遇到新的问题, 看见新的挑战, 也因此得到生生不息的力量。陈虻给出的方式是:在飞速变化的社会背景下, 实现人文关怀, 为未来留下一部由小人物构成的历史。 “结合社会背景,纪录历史”,这是他的答案, 纪录历史, 要求更进一步的客观, 要求更少个人价值观的强加, 在因为社会变化的动态为节目的出路给出了一个持续的方案。“去反应这个社会的风气, 去反应这个时代的风貌”, 其实我认为,在难度实现上, 会比需要强调人文价值抒发的版本简单,但这个方式的难度在于:你想怎样去纪录历史, 为什么采用这个素材, 生活的多面性,社会的多层解读注定了这种叙事方式不会是chronical那样的, 更多的是平行的, 是发散的, 而在这个逐步筛选素材, 聚焦的时刻,又是怎样主观的力量加以介入呢。 感觉又回到那个经典的问题:为什么我们要纪录历史? 以及怎样才算最真实? 最正确的历史?什么才是客观?

[我和王雁泽:客观是大部分人认可的主观想法]

9、我和陈虻还挺默契的, 他接着回答了我在8中提到的问题, 他的解决方案是, “目击者的态度”,“关怀的态度”, “对历史的态度”,也是拍摄者本人的应具备并传达感染给观众的一种生活态度。

10、 伴随着危险一起出现的是,巨大的机会。

我们说专制的领导很容易发生独裁,但其实, 更准确的表达应该是, 更容易发生独裁而已, 因为专制的各种特点,使得它更容易滑向独裁的方向, 但其实, 这不是绝对的, 专制同样意味着高度的集中力, 以及与之而来的高度的执行力,所以我其实倾向的还是, “开明的专制主义”- 可能是受苹果的感染吧, 哈哈。 只是民主的社会更容易趋向大部分人的幸福, 而已,依靠每一个人对自己利益的发出诉求, 比依靠一个开明的君主, 区依靠一个持续不变的高尚灵魂好像更可靠一点。 而这,也就是它们之间唯一的区别。 在更多情况下, 民主和专制更多时候, 只是标签而已, 而标签也只是起到标签的作用。 不要相信人性,要去具体的环境, 去到具体的利益纠纷中去观察,那里才有我们赖以生存的真相。

11、接着就继续讲陈虻的“目击者的态度”, 以一个亲人的角度去读着一本书, 放弃所谓的责任感,放弃对文化的深层思考, 像朋友和亲人一样, 去关心你的拍摄对象, 你也因此可以看到最真挚的责任和最深刻的批判。“无为而无所不为”

12、创造是一个很浪漫的事情, 但大多数人忘记了下一句, 创造也是很具体的事情, 一个团队不仅仅要灵异奔放,还要勤勉老实。陈虻很反感媒体人利用自己手中的媒体来行公众表白自己的辛苦, 我认为干什么都不容易, 选择了一种工作,实际上就选择了一种生活方式。 因为热爱我们选择的这种职业。

13、电视纪录片要利用观众的感性到场, 达到理性到场。

余舜哲

2015.3.26

伯克利

一起加油!